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陶力、易佳颖 上海报道 2022年上半年,对于消费行业来说殊为不易。不过,多家奢侈品集团在近日发布的数据表明,二季度奢侈品在全球市场均有着积极的市场表现。 进入6月,上海市复工复产,消费复苏增速也超出了市场预期。对于“以人为本”的时尚产业来说,消费者信心是关乎它们未来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后疫情时代,时尚奢侈品消费能否迎来持续增长?实体购物的繁荣能否再现?品牌们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能否保持乐观态度?他们又如何抓住年轻人的兴趣?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威酩轩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吴越,对此进行解读。在他看来,疫情虽然给零售行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但是也有积极的一面。“疫情在启示着我们所有的人。品牌带来的价值,其实就是基于情感价值的创造和情感需求。” 他认为,在艰难的时刻,线下零售与人的信心有关系,作为高端零售品牌,社会责任之一也是要提供这种信心给市场。“眼下,我们也在做着努力,能够尽早地发挥我们的作用。” 他相信,品牌需坚持长期主义,只要能看到很多年轻人都有信心,就没有任何理由怀疑未来。 以下为采访实录: 疫情的启示 21世纪:今年上半年国内消费市场受到一些影响,显示出比较低迷的状态,你怎么看待这些影响? 吴越:我觉得今年是蛮特殊的一年,疫情其实困惑我们已经两年多了。在过去的几个月当中,当人不能流动的时候,其实受到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零售业。毫无疑问,作为一个时尚、高端品牌的行业,我们也是零售行业当中的一部分,所以这个影响是逃不掉的,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感受。 21世纪:你怎么看待电商渠道的影响?比如说在中国国内市场有一些新的渠道,会不会有一些弥补或者说是改变? 吴越:首先,我们感受到人的不流动,是对市场消极的影响,但是疫情也给我们很多启发。当人不能流动的时候,我们的消费者是不是更加渴望人际之间的接触? 其实网上的销售刺激出了一种新的发展需要,团长也是这样新的变化,我觉得这个变化很重要,是一种弥补。 另外,当我们线下的零售基本上停摆的时候,它在提示你需要线下。因为线下的零售不仅是在买卖商品,其实也是一个社交场景,是人跟人之间接触的场景,体验特别重要。 在疫情当中高端零售品牌在想什么?LVHM旗下有几十个品牌,比如Fresh就是“新”和“鲜”,这些联想都跟人的欲望有关。疫情其实在启示着我们所有人,品牌带来的价值,就是基于情感价值的创造和情感需求。 21世纪:复工以来,你有观察到一些变化吗?比如上海零售市场的变化、公司内部的一些状况的变化。 吴越:5月上旬我们就开始准备复工了。在艰难的时刻,线下零售和人的信心有关系,作为高端零售品牌,社会责任之一也是要能够提供给市场这种信心。我们也在做我们的努力,尽早地能够发挥我们的作用。 我们集团在上海有9个物流中心,总部也设立在上海,过去也受到一些限制。我们非常努力想办法参与复工,但很艰难。在早期复工的时候,仓库只能有几十个人、几个人能到岗,因为需要闭环管理,人力很受限。 到了第二阶段,集团的一些头部的品牌,已经开始挑战开店。员工要主动接受挑战,离开家住到商场的门店里。这些背后的工作,社会上很多人是不知道的,当时这些布局其实主要是恢复信心,即便不可能很快见效,但我们的员工也主动愿意。 在内部,我感受到的信心来自我们的90后员工,年轻人的积极性给了我很大感触。尤其是,早期来步行来排队来购物也都是年轻人,他们其实在带领着社会恢复信心。 商业的情感价值 《21世纪》:正好说到年轻人的市场,你觉得年轻人在奢侈品消费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喜好特征?LVHM集团怎么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吴越:奢侈品行业其实更大的范畴是消费品行业。随着人的温饱的被满足,消费品行业其实是超越了基本的需求,是对精致生活的需求。 奢侈品行业里面的佼佼者、成功者,可能它是做对了事情,所以才会有50年、100年、200年的时间去沉淀,能够持续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拥抱,包括中国年轻人的拥抱。这并不是简单地说是为了要奢侈品而奢侈品,而是对精致生活的要求,这也在积极地影响国潮。 时尚跟年轻本来就是一体的,不是需要我刻意地转过来,去迎合年轻人。我们的行业和市场,和年轻人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不是说居高临下,我来告诉你要怎么做,其实是互动。 今天你能看到的头部品牌,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这与之前问的关于电商的问题,跟网络的技术、新渠道、新科技、新方式都有关系。 电商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感受到都是“全网最低价”,但现在已经不再纯粹看流量和价格,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不是说“全网最低价”没有市场,是不需要所有的人都需要去做这件事。尤其是高端零售、时尚零售,我们需要的是创造价值,引领价值也是很重要。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最近火了的新东方的董老师,我认为董老师和他的伙伴们给我们一个新的提示,商业其实也可以有情感价值。我觉得大家千万不要去想,董老师取代了什么,是董老师在启发着我们,情感是有价值的。 不要退场 《21世纪》:你刚刚也提到直播,包括年轻人的一些社交的需求,您怎么看待社交媒体对消费零售带来的影响,包括对人的心态的影响? 吴越:社交媒体的最大的特点是双向交流,它能够让品牌非常及时地得到千万甚至上亿的一线前沿的直接的反馈。但这也是双刃剑,社交媒体是一个互动及时的媒体的平台,但它也是杂乱无章的。 对高端品牌也好,对零售也好,我觉得精准化目标客群变成了一个最新最大的挑战。 跟你交流的对象是你的目标群体吗?当你面对上亿受众的时候,你一定要清醒冷静地想这个问题,品牌也好,个人也好,都是这样。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我不是一个社交媒体积极者,我也没有去开通微博。 市场不断在变化,今天的社交媒体,变成了一个宣泄情感的重要平台,很多消极因素会出现。每个人都有责任要管理自己跟社交媒体之间的关系。 21世纪:网友的声音,也会对奢侈品牌会有一定的误解,您怎么去看待? 吴越:需要接受批评,才能享受赞扬。所以网友对品牌、对产品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都会关注。 但要看这个批评是来自于客户,还是随便地为批评而批评,如果是为批评而批评,你还要反击吗?这都是问题,但答案不在我手里,这个答案在互动当中。 至于会不会犯错误?一定会。但是我们从犯错误的过程当中也在学习长进。市场会给我们分数。 就像fresh新推出的火山茶精华一样,市场不缺精华,但要有自己的特点。品牌的成功是因为不懈努力,不是因为是一劳永逸,做了一件对的事情,然后就躺在功劳簿上睡20年。没有这个可能,市场也不允许。 《21世纪》:回到业务层面来看,从5月开始陆续复市,你有没有对消费恢复一些信心?还会有焦虑吗? 吴越:人生是个单向道,我觉得世界经济发展也是个单向道。在宏观经济大局不是特别乐观的情况下,我们当然是很谨慎。集团跨很多的品类,每个品类的节奏也不一样。我们现在还没有走出疫情,我觉得这个是要一步一步来看,信心非常重要,但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继续关注人,继续做好我们的市场。 《21世纪》:你刚刚也提到了旗下有很多不同的品类不同的品牌,今年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有何变化? 吴越:长期主义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特征,如果没有坚持长期主义的话,我们怎么可能有50年、100年、200年的品牌的生存发展?我们不会因为一天的刮风、下雨,然后就调整我们长期主义的方向。 中国的发展历程在提示着我们,长期主义并不会因为疫情就改变了。我们可能会把短暂的困难放大,但其实20年也是一瞬间。长远来看,20年也只不过是一代人。那我觉得我个人也好,我们这个行业也好,还是继续看好中国,是因为中国这个发展的方向没有改变,短期的调整有可能。 我们要记住,只有良币驱逐劣币社会才会进步,所以不要退场。 《21·Luxe》 统筹:袁一泓、王芳艳 监制:陶力 导演:范向南 摄影:王英旭、陈蓁 后期制作:朱景辉、章启良 编辑:张伟贤 记者:易佳颖、张梓桐 设计:梁伟 实习生:张越程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