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黄山:徽州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2024-01-08 08:07:16 来源:

 千年传承,生生不息。徽州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安徽优秀乡土文化的金名片。作为徽州文化主要发祥地的黄山市,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推动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从“一间房”到“一个村”

  5个项目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310个中国传统村落、千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千处历史文化遗存、百万件徽州文书文献,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安徽首位。这是徽州文化传承至今留下的宝贵遗产中的精华,它们以有形或无形的形式,见证历史,昭示千年文脉的光辉。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黟县碧阳镇关麓村百亩稻田之中,一条蜿蜒小径伸向村口,分出几条岔道,六幢徽派建筑组成一个单体在村口整齐排列,碧绿的草坪、土垒的小坡、随风摇曳的古树映带左右,铺展开一幅诗意栖居的图景。

  这是一家名叫“交叉小径的花园”的徽州民宿,名字取自于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同名小说,寓意沿着交叉的小径,可进入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面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偶然和可能性。

  2022年,民宿主理人苏彤与合作伙伴一同来到关麓村,顿时被村口的景象激发了灵感,决定盘下当时还是破败状态的几幢古建筑进行改造利用。

  遵循“交叉、交汇、交融”的哲学设计理念,村落祠堂旧址改成了名为“博雅堂”的大堂,设有博尔赫斯图书馆;每个路岔所指不同的院舍,分别以陶渊明的陶舍、辛弃疾的稼轩、苏轼的雪堂、王维的辋川命名,打造了16间精心设计的客房……走进交叉小径的花园,古典与现代交织,东方与西方融合,带来独特的美学享受。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时间回溯千年,徽派建筑融合北方四合院和山越原住民“干栏式”房屋结构特点,不断衍变发展,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建筑形态。进入现代,随着城市化进程及新生活理念的冲击,许多古建筑和老宅子出现了无人居住被闲置的状况。如何加以保护传承、实现活化利用,成为一道新的命题。

  我市依托徽派古民居、古建筑,大力发展徽州美宿,全力打造数量众多、品质优越、知名度高的民宿产业集聚区。全市目前发展起各类民宿3000余家、占全省70%以上。这些民宿不仅实现了对老建筑的保护利用,还拓展了居住的内涵,成为备受青睐的文化空间、创意空间、创业空间综合体。

  “一间房”实现了功能迭代,“一个村”彰显宜居宜业和美新韵。

  南溪南村坐落在新安江畔,是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至今有1100多年历史,现存众多元明清时期的石刻、古民居、古牌坊等文化遗产,并有传承数百年的豆腐制作技艺。

  南溪南村深入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和“微改造、精提升”行动,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人文景观,打造时尚街区,发展起乡村咖啡、非遗工艺、风物买手等新场景新业态,引进了卓文的小食堂、幸福豆茶铺、叁味蔬屋等10多家创意小店,千年古村变得现代化、时尚化、国际化,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

  在“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引领下,我市用好“村落徽州”保护利用项目资金,以开放合作汇聚要素资源,创新乡村运营管理,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村庄变景区、创意变生意、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一批非遗村、艺术村、哲学村、摄影村、戏曲村、美食村正不断涌现。

  “老技艺”催生“新经济”

  相较于民居建筑、传统村落等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为语言、仪式、习俗、知识、艺术、手艺等形式,体现了先辈适应周围环境的创造智慧和匠心精神,需要代代相传,并在适应新的环境中被不断地再创造,才能保持生命力。

  省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歙县汪满田鱼灯距今已有600年历史。2021年,一部名为《年年有余之鱼灯》的年俗贺岁片上线;2022年,一场非遗鱼灯表演惊艳亮相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2023年年初,一款热门游戏的新春短片聚焦鱼灯故事……鱼灯精美的造型及其传递的美好寓意通过互联网的广泛传播,一次次走进年轻人的心灵。歙县通过举办鱼灯文化节、鱼灯制作技艺创新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扩大鱼灯文化影响,推动鱼灯技艺传承创新。(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如今,汪满田鱼灯已经不仅是该村的一项传统民俗。村里鱼灯表演队经常受邀参加全国各地的文化展演活动,非遗鱼灯文化展示馆、文创产品店也开到了各街区、景区,围绕鱼灯文化的产品销售、研学体验等业态蓬勃兴起,“千年鱼灯”游出大山,游向更广阔的天地,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的“流量密码”。

  从一只鱼灯的成功破圈中,我市进一步找到了实现非遗活起来的有效路径:一方面做好文化挖掘,推动非遗项目创意化呈现、年轻化表达、分众化传播,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时尚感和流行度;另一方面通过创意赋能,推进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打造非遗体验消费的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让非遗真正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每年,我市常态化举办非遗民俗展演活动,叠罗汉、跳钟馗、舞和合、雉山凤舞、“得胜鼓”、目连戏等传统民俗节目在各地持续上演;打造徽文化·大地艺术季、徽州创意坊、国际时装秀、乡村戏曲节等品牌活动,将非遗元素融入其中,实现跨界融合;围绕徽州雕刻、徽墨、歙砚、徽州漆器、撕纸、剪纸、万安罗盘等传统技艺,推出系列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打造各类文创产品200余件。

  我市树立产业化思维,专门打造了非遗创意产业园区,常态化举办徽派古建产业大会、徽菜美食嘉年华、新安医学发展大会,积极搭建平台、链接资源、扩大影响,推动非遗及其产品更深层次地拥抱市场,走进现代人的美好生活,培育壮大全链条徽州文化产业。其中,徽菜产业年综合产值突破200亿元。

  彰显中国风范安徽风采黄山风韵

  1月3日,中心城区新安江畔宾朋云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戴氏后人等齐聚一堂,纪念戴震诞辰300周年,围绕戴震治学精神、学术思想开展交流研讨,深入挖掘戴学的时代价值。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涵盖经、史、哲、医、科、艺等诸多领域,文成风、学成派、商成帮、俗益雅,孕育了新安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诸多文化流派,产生了朱熹、戴震、程大位、黄宾虹、陶行知等一大批思想巨人和文化巨匠,而徽州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及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传统美德,更是深深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日常言行和社会生产生活。

  我市深入挖掘徽州文化的时代价值,从中汲取“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融入社会治理、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各领域。

  清道光年间,黟县西递村胡文照在修缮祖居时,为方便路人挑担、推车、行走,他主动将正屋墙角削去三分、阁楼临街后退一步,并在门额上亲笔题下五个篆体字“作退一步想”,以此告诫后代子孙“裁直为圆、方便他人”的待人处事之道。

  从这一故事中,我市总结推广以“听、理、劝、借、退、和”六字为主要内涵的“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法,打造“作退一步想”等特色品牌,全市共建“作退一步想”标准化工作室1100余个。运用“作退一步想”工作法,黄山市98%以上矛盾纠纷在乡镇(街道)以下得到化解,万人成讼率全省最优,成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去年以来,我市率先开展全域文明创建,持续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全省率先全覆盖建设文明实践道德银行,打造“德耀黄山”品牌,96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实现县乡村全覆盖,百万人口中国好人占比稳居全省前列、各级文明村镇占比超94%,“好人黄山”成为城市新IP。

  历史上,徽商纵横商界几百年,创下了“无徽不成镇”的商业奇迹,孕育了以敢为人先、吃苦耐劳、贾而好儒、崇尚契约、经世济民等为主要共识的徽商精神。我市加强对徽商名人故事的搜集整理,引导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弘扬徽商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打响新时代徽商品牌。

  徽州文化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我市秉持开放包容、守正创新,加强国际展陈和文化交流对话,打造国际会客厅,持续深化“创意黄山美在徽州”城市品牌全球推广,举办中国非遗大展、徽学大会、黄山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200余场,推动承载徽文化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破圈传播、走向世界,彰显中国风范、安徽风采、黄山风韵。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hyxs2020@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版权所有:最强王者财经网 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