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准确理解和领悟其中蕴含的理论智慧和实践要求,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迈向中等发达国家的首要任务。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选择。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框架,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科技、教育、人才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力量。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进入全面拓展期,并将深刻地改变未来经济形态。因此,探索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当前抢抓未来发展机遇的重要方式。 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赋能是当前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重塑的鲜明特征。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强调“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而且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也充分体现了技术创新驱动的特点。“绿色低碳供应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型能源体系”“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等都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息息相关。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科技创新互为条件、相互支撑。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发展是持续进行科技创新的土壤。在部分前沿科技领域,我国正在从“跟跑者”向“并跑者”甚至“领跑者”的角色转变。但是,如何在基础研究、前沿核心技术领域发挥引领作用,需要我国在国家创新体系上作出重大改革和探索。促进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要不断推进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在制造业的推广和应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开辟创新创造新场景、新领域、新赛道,立新破旧,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扩大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一致的国内需求。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科技进步为驱动、资源配置效率高效、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不断升级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有效内部需求是稳定经济体系的根本保障,然而有效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需求要面向未来,引导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提升。因此,挖掘新型消费等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对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形成有效支持的新消费增长点是扩大国内需求的重点工作方向。同时,形成有效需求,要提升群众消费信心和消费满足感。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角度对扩大居民有效需求提出了相应的举措。例如,“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等都可以扩大总需求。同样,民生兜底工作、就业优先导向发出了稳定社会预期的强烈信号。只有筑牢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让居民愿意消费、敢于消费。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建设最基本的经验总结。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强调了重点领域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两个工作基点。充分激活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基本落脚点,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服务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助力高质量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将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建立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机制有重要意义。 高水平对外开放注重挖掘外贸新动能,以经济发展新模式、新动能、新产业为依托,拓展和夯实国际交往的基础和深度。重点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并且推动服务业市场的对外开放,这说明我国的对外贸易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原材料和加工制造已经不适应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随着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塑,我国企业已经深度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之中,中间品贸易的重要性越来越高,生产性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在贸易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同时。“高标准经贸规则”“数据跨境流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投资中国”等制度体系建设也应尽快适应我国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提出了“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工作底线,“稳”的工作思路体现在社会稳定、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多个方面。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体现了我国处理改革和发展关系的新思维,以及减少改革阵痛、稳定社会心态的新策略。“立”的不仅是新质生产力,更是新的经济治理方式。目前,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是三大重点风险领域,据此提出了“三大工程”“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等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具体工作思路。这些方案都是以维护整体稳定为前提,设置缓冲区,逐步消纳风险,最大程度降低“破”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