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行至岁末。在诸多外部不确定因素依然强势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正在调整、积累。11月27日,央行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半年来随着宏观政策“组合拳”不断,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三季度GDP增速好于市场预期。 尽管中国经济自今年以来已确立了复苏的态势,但复苏力度仍然较小,如何重振市场信心,是当务之急。 未来变局中,中国的探索将给出怎样的答案,如何构建中国经济的信心之源,12月2日,由联办集团、和讯、巨浪视线联合主办的财经中国2023年会暨第21届财经风云榜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办。财经中国年会作为中国知名的高端财经品牌论坛之一,历经二十年传承,被业界誉为财经动态的风向标。会上多位经济学家、企业代表,共同回顾与展望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探讨中国经济的变革与重构之路,一同寻找中国经济的信心之源。 重振市场信心 打造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系和讯网董事长章知方在致辞中表示,信心是推动我们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是实现更美好未来的人心所向,它比黄金更珍贵。当前,束手束脚、不敢冒险、闯劲不足是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强监管与鼓励创新试错,并不冲突。我们需要创造一个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包容环境。”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建议,在国家顶层设计指方向、划底线的前提下,重提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干预,把市场化法治化治理与鼓励地方基层积极性创造性有机结合,允许试错探索,允许多一些自选动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各级干部各类人才营造宽松环境,为增长潜能的充分涌流创造条件。展望未来的经济发展,刘世锦认为针对需求侧的改革,现阶段的发展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除开放户籍限制外,还应实施为期三年的以近两亿进城农民工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攻坚计划。 “以民营经济的活力推动市场复苏”巅峰对话中,专家各抒己见。全国工商联原党组书记胡德平表示,希望金融业也不要再出现所有制歧视的现象,民营经济在新的经济时代、这些新的经济领域中,都已站在高新技术的前列,鼓励它充分发展,才能使新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自洽起来。四通集团前总裁段永基则表示,要想切实地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寻找信心之源,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治环境、文化环境这四个方面的环境必须从上到下都彻底地改善,民企扶植政策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维迎谈及如何让民营企业家重获信心时表示,其实大家都知道,但是都不愿意说而已,张维迎称,企业家做事,不是别人让他做事,他才做事,如果别人让他做,他就做,不让他做,他就不做,那就不是企业家,最多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钱颖一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则在“打造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系”上演巅峰对话,共同讨论市场经济与法治。钱颖一表示,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就在于市场是一个民众参与的、分散决策的过程。而民众预期是决策的前提,所以只有在规则明确的条件下,民众才能有合理的预期。如果是普遍性违法和选择性执法的话,那就导致规则的任意性,民众就不可能有合理的预期,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很好运作。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法律的规则应当尽可能明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合理的预期,保障他们合法的权益。关于收入逐渐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罗翔表示这种鸡生蛋蛋生鸡的一律罚没的做法,值得研究,它完全无视企业家的劳动、智力和机遇的成本。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魏建国则明确提出,提振市场信心除了增发国债,加大财税外,特别是增加我们的项目和基础建设设施,但这都是临时的、短期的。更要从制度型开放入手,许多规章制度虽然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和补充,但是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变化,尤其是新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 回归资本市场本质 全球化困境下的风险与机遇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注册制是建立在高度市场化基础上的,但能否成功必须有三个方面的保障,否则就会造成欺诈上市、虚假上市公司泛滥。首先,要有足够的透明度,资本市场监管的基石是透明度监管,而不是其他的;其次,为了保证充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中介机构的公允性非常重要;再次,必须有严格的法治保障,其中就是对违规违法行为的严厉处罚。他还表示,资本市场本质上是一种投资市场,而不是融资市场。这就意味着注入市场的资产是有成长性的,为了实现这种成长性,资产一定要通过市场来选择。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5年,资本市场已有33年,但是资本市场两极分化最严重,贫富差距最大,大家用“一赢二贫七亏损”来形容,也就是大股东不管是熊市、牛市,都跑步上市。现在A股上市企业大概在5370家,企业上市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我们第一个1000家用了11年,到第五个1000家仅用了2年时间就实现了。刘纪鹏认为,“A股长期在3000点左右徘徊,需要我们在证券监管制度上新的改革。”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IMF原副总裁朱民则在“全球化困境下的风险与机遇”特别对话。瑞•达利欧表示美国政府大量债务,美国大选等五种力量影响明年全球经济,在他看来2024年政治方面的问题可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很大程度上是跟确定性有关的,也就是现在有很多担忧,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的事件往往是坏的不确定性,不是好的不确定性。他还提到,国际投资者产品当中的债券,40%的购买者来自国外的投资者,在他们的投资组合中占比还比较高,而这些债券,因为利率变化等因素目前有一些产品类别已经出现了损失。 转眼,2023年只剩一个月。回顾这一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略显平淡,尽管提振市场的政策频出,但市场信心恢复仍较缓慢。展望2024年,究竟牛市的格局是否能够到来?还能够布局哪些行业呢?相信这是每一位投资者普遍关注的话题。 在“2024年投资策略展望”圆桌论坛中,多位百万级财经大V发表了见解,他们看来2024年结构性牛市大概率是有的。 上市公司监管ESG数字经济等受关注上市公司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投资者的信心稳定是经济企稳向好的关键环节。今年以来,二级市场表现比较低迷,提振信心成为市场焦点,各家上市公司也正在向市场传达各种积极信号,让广大投资者充分享受公司的发展成果、获得持续回报。在和讯网总编辑汪雷主持的“投资者信心提振”圆桌论坛中,北汽蓝谷董秘赵冀、易点天下董秘王萍、凯文教育董秘叶潇、亿宸资本董事长马卫国就此主题发表了见解。 随着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理念在近10年间的快速发展,ESG的重要性被广泛普及,关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绩效的价值理念,是衡量企业或公司投资策略中的可持续性和道德影响时的关键因素。以投资人为主的利益攸关方对ESG的关注日趋提升,而ESG对上市公司估值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海尔集团首席品牌官王梅艳、SAP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营销官刘秋美、华熙生物企业事务与传播副总裁朱思楠、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岩就该主题各抒己见。 在消费端,数字经济以缔造新需求的方式拉动内需增长,成为刺激消费的新动能;而在企业端,数字经济首先以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的方式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2023年,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颠覆式发展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将会带来怎样的新前景?和讯网副总编辑张向东,与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蚂蚁集团数字科技副总裁余虎,百川智能联席总裁洪涛,北京真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马亚就数字经济—N次元加速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